位置 地圖 基本資料 地名由來 景點 節慶 特產

西面臺灣海峽,南鄰苗栗縣,北邊、東北邊與新竹縣相連。

地形圖

衛星圖

行政圖

面積

約 104.0964 平方公里

地形與水文

大部分為平地,屬新竹平原。東南部為丘陵地形,坡度較陡,地勢大致由南向北逐漸降低。主要河川有頭前溪、客雅溪、三姓公溪、大庄溪、頂寮溪、海山川、鹽水港溪等。

氣候

屬副熱帶季後,夏季吹西南風;冬季盛吹東北季風,風勢強盛,有「風城」之稱。全年有雨,夏季以對流雨較多,春季和冬季以地形雨較多。

人口

約 44.6 萬人 (108年2月),人口密度以北區最高,香山區最低。

市花

杜鵑花起源古老,種類繁複,北半球氣候適宜地帶,都有它的蹤跡,但除以大陸為主的亞洲地區之外,歐美所產的杜鵑則非常有限,台灣的杜鵑約有三十餘種。春神翩然來臨時,就是杜鵑花粉墨登場的季節,很自然地成為春天的代名詞。杜鵑花分布極廣,從都市的馬路、安全島上,至三千多公尺的高山上,都能看到它迎風搖曳為大地妝點顏色。杜鵑花能耐貧瘠,抗噪音及空氣污染,不但是新竹市的市花,也是喜馬拉雅山尼泊爾國的國花。

新竹原名竹塹,在清光緒元年以後竹塹城便改稱新竹城。清雍正元年設淡水廳,為廳治所在;光緒元年(西元1875年)改淡水廳為新竹縣後始有新竹之稱。民國 34 年,臺灣光復,大新竹縣範圍包括桃園、新竹、苗栗地區,新竹市包含於新竹縣。新竹市包括竹東、香山、寶山地區;民國 39 年改為縣轄市,將竹東、寶山、香山劃歸新竹縣;民國 71 年與原隸屬新竹縣之香山鄉合併改制為省轄市。於民國 79 年行政區畫分為東區、北區、香山區等三區。

竹塹城迎曦門

西元1829年完成,朝廷為防範閩粵械鬥的騷擾,將竹塹城以磚石改建,分設四城門。日治時期拆除城牆與城門,只存東門「迎曦」門,是現在新竹古城僅存的城門。

新竹火車站

今日建築主體完成於西元1913年,外觀最大的特色是兩段式陡斜屋頂,及一座類似軍人頭盔的鐘塔。整座建築融合巴洛克風格及哥德風,極具歷史與藝術價值,是新竹市著名的地標。

新竹市立玻璃工藝博物館

新竹擁有製造玻璃所需的矽砂與天然氣,從日治時期開始就是重要的玻璃產地。民國88年,新竹市政府將日治時期的建築物改建,成立臺灣首座玻璃博物館,展出玻璃的相關資訊及收藏。

新竹科學工業園區

於民國69年成立,地跨新竹縣、新竹市、桃園縣等,是臺灣第一個科學工業園區,有「臺灣矽谷」之稱。周圍有清華大學等學術單位,提供充足的人力資源。園區內以積體電路的產業產值最高,為其發展命脈。

青草湖

青草湖為臺灣十八景之一,湖水碧綠、波光瀲灩,為遊客尋幽訪美之地。湖畔四周古木參天,起落有致,放眼望去,只見遠方一片青翠如畫。成群間歇飛過的白鷺、禽鳥婉囀的嘹亮啼聲,伴隨充滿古意的低垂楊柳,無論晴雨,欣賞豐富的青草湖旖旎風情,都是最好的享受。

影像博物館

影像博物館為「有樂館」所改建。前棟為多功能表演劇場,一樓可供民眾欣賞電影、兼小型地方實驗劇團表演場地;二樓為電影放映室、控制室、片庫。後棟為靜態影像展示館,影像展示區可供各項靜態影音展示及影像資訊查詢。館外為有樂廣場,可配合節慶活動,安排戶外表演。

護城河親水公園 

東門大溝最早是清領時期竹塹城的「護城河」,具有歷史文化意義,民國89年「新竹市護城河及周邊親水設施改善計畫」,恢復竹塹護城河之歷史風貌,並加入休憩功能。依古堡歷史考證恢復護城河道之壯闊風貌,同時整理保留沿岸之植栽綠樹。此外,設計兩處小型階梯劇場,提供市民戶外表演場所。

十八尖山

十八尖山位於新竹東南,共約有18座山頭。十八尖山擁有豐富的自然環境資源,山內建築步道,運動設施俱全,不論清晨或傍晚,都會吸引民眾前來從事戶外休閒活動,市府與文化團體常於此舉辦假日文化廣場、史蹟文物解說活動,更提供市民豐富的教育與遊憩資源。

古奇峰

古奇峰原稱平埔頂,「古奇遠眺」是竹塹八景之一。古奇峰以神像和廟宇最為有名,區內的神像、廟宇和古奇峰樂園聞名。廟宇中以「普天宮」最具規模,山頂還聳立一座高120公尺的關公像,莊嚴肅穆、威風十足,是古奇峰的主要地標。

金山寺

金山寺奉祀觀音佛祖,後陸續改建重修,經二度易名,改「靈泉寺」,後因地處金山面而改稱「金山寺」。正門首懸有「開臺金山寺」的牌匾,正殿樑上掛著「順天應民」、「法雨宏施」的匾額;金山寺為清領時期建築,在建築上的特殊風格樸實,極具歷史價值,橘紅色的磚牆、磚柱為其特色,不同於一般廟宇之雕樑畫棟。

靜心湖

靜心湖位於科學園區的住宅區內,靠近南大門,湖區建築風格仿蘇州庭園格局設計,布置典雅疏落有致,加上湖中生態豐富,時有水鳥起起落落,搭配環湖步道的蓊鬱林木和蟲鳴鳥叫,成為一處休閒運動好地方。

新竹城隍廟

臺灣各地皆有城隍廟,新竹城隍廟創建於西元1748年,為香火鼎盛的三級古蹟寺廟,吸引各地慕名前來朝拜的信徒,週邊也形成著名的城隍廟觀光小吃區,成為新竹一個著名的景點。

南寮漁港

南寮漁港,原為臺灣北部漁業中心,曾是南北漁船往返航路之中點,過去亦是各地漁獲漁船的集散地,商船、漁船出入頻繁。因長期淤積,面臨河沙堵塞問題。自新竹漁港啟用後,隨即被取代不再使用,現已呈荒廢狀態,轉而成為休閒為主的港口,現已成為彈塗魚、螃蟹等溼地動物的棲息地。

北門大街

北門大街由於歷經長時期商業發展,展現了多樣建築風貌。除清領時期的閩南式建築和日治時期樓屋式、巴洛克式建築之外,戰後出現的新式樓房、新式高樓大廈亦錯雜其間,形成獨特的街景樣貌。

新竹州廳

新竹州廳為日治時期建築,外觀設計承襲日治時期的設計風格,如入口處和端部的突出,外廊拱圈設計、方形塔樓、立面上下推拉窗及門柱裝飾紋樣,且為適應臺灣溼熱的氣候,東西南三側皆有陽臺設計。整體型式典雅莊嚴。經多次修整增建,成為今日的新竹市政府。

十七公里海岸線

是指北起南寮,南至南港,長約17公里的新竹市海岸線,沿岸有24處旅遊景點,以帶動當地觀光,促進地方經濟發展。

香山車站

建於西元1928年,是目前西部鐵道幹線所存少數木造車站之一,以上好的阿里山檜木當建材,為典型日式風格的建築。至今建築保存完好,剪票口的柵門仍保留木造原貌。

海山漁港

海山漁港位於西濱公路風景線上,每到黃昏,堤防上擠滿了觀看落日餘暉的人潮。不同於南寮漁港,海山漁港有潮間帶,退潮時螃蟹及其他海洋生物到處可見,尤其當中秋節前後,大批赭紅色的招潮蟹,更是占據整片沙灘。

紅樹林公園

由於西濱公路的闢建,使得紅樹林的生態遭到破壞,紅樹林的數量銳減。分布於海堤外的水筆仔,樹型細密而高大,而客雅溪附近的水筆仔則較矮小,各自形成了特殊的景觀。新竹市政府在紅樹林一帶規畫了紅樹林公園,為新竹市第一座以生態工法設計的生態公園。園區內設有腳踏車專用道、賞鳥棧道、中央軸線步道、沙雕場、小型攀岩場等。

竹塹國際玻璃藝術節

從西元1995年開始,新竹市政府利用玻璃工藝博物館,舉辦竹塹國際玻璃藝術節,主要在透過玻璃藝術交流的方式,增加國際學術交流,提供國內、外玻璃藝術工作者及玻璃相關業者及團體一個交流的經驗與機會,用以呈現其成果及交流的心得及技術,以提升國內玻璃藝術創作的水平及人口,與一般民眾對玻璃藝術鑑賞的能力與認識,進而開擴國內的玻璃消費巿場。

新竹米粉

南勢里一帶有「米粉寮」之稱。因鄰近客雅溪,取水便利,是稻米主要產區;加上新竹風大雨少的獨特氣候,把米粉吹得乾透帶勁,造就新竹米粉絕佳的口感,成為聞名全臺的特產。

竹塹餅

是以紅蔥頭、肥豬肉、冬瓜糖等為餡料製成的肉餅,由於口味特殊而受到歡迎。新竹早期又名「竹塹城」,因此將餅命名為「竹塹餅」,傳承至今,成為具有百年歷史的新竹名產。

新竹肉圓

外皮多以在來米漿、番薯粉、太白粉製成,內餡以紅糟肉、蔥、栗子、筍絲等為材料,製作時先放入蒸籠蒸熟,再放入油鍋以小火慢炸,起鍋後佐以醬油、辣椒醬、蒜泥等調味,口感Q彈有嚼勁。

新竹摃丸

以豬的後腿肉製成,口感厚實飽滿有嚼勁。「摃丸」一名的由來,相傳是早期製作肉丸,須由人工持木棒先捶打為肉漿,再捏成丸子,而閩南語稱捶為「摃」,因此稱為「摃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