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 地圖 基本資料 地名由來 景點 節慶 特產

位於臺灣本島西南部,嘉南平原北端,周圍與嘉義縣相鄰。

地形圖

衛星圖

行政圖

面積

約 60 平方公里

地形與水文

除東邊一部分屬於竹崎丘陵外,其餘均為平原,主要河川為八掌溪、朴子溪,分別流經南面、北面,形成天然界線。

氣候

屬副熱帶氣候,平均氣溫約 23 度。冬季為乾季;夏季因午後雷雨及颱風侵襲,雨量豐沛。

人口

約 27萬 (108年2月),人口密度西區高於東區,境內女多於男。

市花

艷紫荊,屬蘇木科之常綠小喬木。外型似羊蹄甲,其花朵艷麗而碩大,呈艷紫色,花型似洋蘭,雍容瑰麗,故而得名「艷紫荊」。艷紫荊於民國56年才由香港引進台灣,除了花朵嬌媚之外,還有一項優點,就是葉片能夠越冬而不凋謝,且花期可以過冬。遴選「艷紫荊」為嘉義市市花,象徵著市民的熱情,市政建設富庶美麗,葉常綠終年不落,象徵著工商業欣欣向榮,年年成長,目的在期勉市民齊同為市政建設而努力。

嘉義古名「諸羅山」,明永曆15年鄭成功收復台灣,設一府二縣,以新港溪(今之鹽水溪)為二縣分界,嘉義隸屬天興縣。清康熙43年(1704),縣署歸治諸羅山(嘉義市),並築建木柵城,是台灣最早的城柵。日據時代於1895年在嘉義市設辦務署,統轄嘉義縣,為嘉義市繁榮的開始。民國34年台灣光復,設嘉義市為省轄市。民國39年降為縣轄市,至民國71年恢復升格為省轄市。

獄政博物館

是目前唯一建於日治時期,且完整保存的監獄建築,其建材使用的是阿里山檜木,相當堅固與耐用。嘉義分監之建築形式、空間設計、構造工法均具特色,並以不同型式的氣窗設計,能滿足通風、採光、防潮,以及空中巡邏等需求,而門窗、壁板材料均使用阿里山的檜木,特別要求堅固、耐用、防逃等專業施工,具有保存價值。內部各項設施保存良好,完整的硬體與器物能提供法制教育與人權演進活教材。

蘭潭

位於嘉義市郊,古稱「紅毛埤」,據傳為荷蘭人所開鑿,故稱「蘭潭」。日治時期,將蘭潭築堤為壩,作為自來水廠的儲水池,至今仍是嘉義地區,自來水的主要供應源。蘭潭週遭自然資源相當豐富,嘉義荒野保護協會,在蘭潭後山多處,設有定點觀察,數年來吸引眾多生態喜好者造訪。在三信亭旁,潭中設彩色噴泉,增添蘭潭動態之美,其中「蘭潭泛月」也是嘉義的八景之一。

中央噴水池

中央噴水池舊名「桃仔尾」,是因清領時期的的嘉義城,城廓類似桃子,噴水池正好位在桃子末端,故俗稱桃仔尾。民國59年,時任嘉義市長興建七彩的中央噴水池,池內噴泉有14種變化,約每15分鐘一輪迴,水高可及20公尺,夜間噴水時,五彩繽紛變化多端美不勝收。中央噴水池現位於中山路與文化路交口處,目標明顯,也是最熱門的黃金地段。現今每逢選舉之前一日,各候選人帶著群眾在此地造勢較勁,成為中央噴水池的一大特色,同時也成為嘉義人精神的地標。

嘉義公園

嘉義公園又稱為中山公園,公園內建於清領時期的「福康安紀功碑」,與古砲、孔廟、蒸氣火車頭等,是公園中獨特的觀光主題。而位於公園東北方的植物園,隸屬於農委會林業試驗所,園區內群樹挺拔,小徑蜿蜒,林木蒼鬱,「林場風清」亦是嘉義八景之一。

阿里山鐵路北門驛

日治時期,林業開發為最重要的經濟來源,北門驛的木材產業運輸功能完善,成為阿里山木材及山產的集散中心,地位重要。

八獎溪義渡

八獎溪(今八掌溪)溪口為昔日諸羅城往南的重要水路,早期行旅常需舟渡救濟,地方人士因而成立義渡組織,由地方官民共籌資金,僱用船夫、置舟筏,以義務性質舟渡行旅。義渡的設置便利民眾來往,為紀念此善舉,特別設義渡碑供後人緬懷。

舊菸酒公賣局嘉義分局

臺灣菸酒專賣事業創始於日治時期,而嘉義支局成立於西元1924年,舊菸酒公賣局則於西元1936年興建,管轄雲、嘉、南三縣市的菸酒專賣事業,對產業歷史之見證具有意義。舊菸酒公賣局整體呈圓形,入口內凹,外觀簡單,呈現對稱和諧而典雅,規模宏偉。立面貼橫紋折線磚,呈現美感。在二、三樓樓梯轉角處有八角形樑柱,樓梯壁面方格狀的氣孔及樓梯旁柱頭裝飾等均具特色。

紅毛井

紅毛井為荷西時期,為了生活所挖鑿出的水井,因荷蘭人所開鑿,故稱為紅毛井,是嘉義市內年代最早的史蹟。其中「蘭井泉甘」曾列為諸羅八景之一。

嘉義市國際管樂節

為嘉義市政府主辦的管樂節。前身是愛樂者管樂聯合演奏會,從民國82年舉辦至今,約在每年12月中到隔年1月初舉行。包含了室內外的管樂表演、管樂節創意踩街、室外管樂隊形變換表演,大大小小總計約有近百支隊伍參與演出,每年參與人數不斷往上增加。民國86年後冠上「國際」之名,於民國89年辦理「亞太管樂節」。歷屆共邀請過美國、加拿大、德國、日本、澳洲、香港、俄羅斯、哈薩克、韓國、中國大陸、菲律賓、馬來西亞、泰國、新加坡等國家的表演隊伍來參加。在民國101年,入選交通部觀光局臺灣觀光年曆。

黑金段藝術節

配合鐵道倉庫改建,嘉義鐵道藝術村有藝術家進駐以及常態展覽的規畫,開始於每年推出了「黑金段藝術節」的活動。稱做「黑金段」是因此處不僅產煤,也是運煤的集散地,因此鐵路局便稱此處為「黑金段」。此名沿用至今,雖然煤礦走入歷史,然風韻卻依稀留存,在名字裡富含人文歷史的溫暖人情。如今的鐵道藝術村,為深耕藝術的氣息,年年舉辦這類的活動,不僅讓參與的民眾親近藝術性的遊藝、演出與展示,也讓藝術家們有一個展示的舞臺,更為嘉義市增添了濃濃的藝術氣息。

火雞肉飯

嘉義市是火雞肉飯的發源地,中央噴水池附近的火雞肉飯店儼然成為嘉義市的地標。特色是在熱騰騰的白飯擺上火雞肉後,再淋上由雞湯、雞油及油蔥調製而成的特殊湯汁,還未入口即香氣撲鼻,入口後鮮嫩的火雞肉更是令人齒頰留香。

方塊酥

方塊是嘉義地區的特色美食,源起於有「麵食街」之稱的民國路。為改良自中國北方酥餅,以麵粉、芝麻、糖、奶油或豬油等原料製成的多層疊餅乾。口感獨特酥脆,成為著名的伴手禮。

林聰明砂鍋魚頭

因老板名叫林聰明,因此命名為林聰明砂鍋魚頭,在嘉義已有四十餘年歷史。砂鍋魚頭為大鍋菜,是臺灣傳統小吃。材料有曾文水庫的大頭鰱、扁魚、花生粉、金針、木耳、蝦米、豆腐、白菜、豆皮、蒜頭、辣椒、蔥、三層肉、高湯等。其中魚頭經油炸過,再加入二十多種的調味料,既便宜又美味。

阿菁涼菜

位於中正路國寶戲院前的阿菁涼菜,在嘉義已有近二十年的歷史。所謂的涼菜是將新鮮蔬菜川燙後,放在冰上保鮮,涼菜種類眾多,多為當季時蔬,配上佐料食用。為保留青菜原色與青脆,完全取決於燙青菜的技術,火候拿捏更是重要,須用心揣摩,累積經驗,才能製作出色、香、味俱全又營養的涼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