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 地圖 基本資料 地名由來 景點 節慶 特產

位於臺灣海峽北方,臨閩江口、連江口及羅源灣,主要由南竿、北竿、東莒、西莒及東引五個主要大島及其附屬共36個島嶼及礁嶼組成。

地形圖

衛星圖

行政圖

面積

約28.8平方公里

地形與水文

地形以丘陵為主、平地少,各島因集水區小,設有多座水庫及攔水壩,用以收集雨水及地表逕流。

氣候

屬副熱帶季風氣候,受季風影響大。四季分明,各月份的平均溫度變化大,年均溫度約 18.2 度;降雨分布不均,乾、濕季明顯,降雨多集中夏季。

人口

約1.3萬人 (108年2月),人口密度以南竿鄉最高,北竿鄉最低。

縣花

紅花石蒜,別名曼珠沙華、彼岸花。石蒜科多年生球根植物,花色紅,瓣呈倒披針形,果為蒴果,種子多數;其花與葉不生於同一株,根與莖均有毒。花期約在7月到9月。原產地為中國大陸,在東南亞各地也有分布。喜陽光、潮濕環境及略酸性土壤,有夏季休眠的習性。是東亞常見的觀賞植物。

連江縣志第一冊略謂:「宋太祖建隆元年(西元九六年,福建省興化府莆田縣湄州島東螺村漁民林愿六女默娘,因其父捕魚罹難,投海負父屍漂流南竿塘,鄉人感其孝行足式,厚葬立廟祭祀,尊之為『媽祖』,並以之為列島名,後世為避諱乃改稱『馬祖』。

芹壁聚落

其名源自港澳口一座突起的岩礁,因形似海龜,居民稱其「芹囝」。由海往陸地看,村落像是嵌在「芹囝」的後方山壁上,因而得名「芹壁」。村落位於北竿鄉,此地保有相當多早期的特色古厝,屋舍為花崗岩所建,呈階梯狀排列,是馬祖聚落中最具代表性的閩東建築之一。

馬祖列島燕鷗保護區

於民國89年成立,位於四個行政區中的八座無人島嶼,主要保護對象是以此地區為繁殖區域的多種燕鷗。起因於民國89年,此區發現被稱作「神話之鳥」的瀕危物種鳥類──黑嘴端鳳頭燕鷗,而引起各界關注。

戰爭和平紀念公園

位於北竿鄉,前身為大沃山軍事用地,後經馬祖國家風景區規畫,為全國第一座以軍事及和平為概念的戰爭紀念公園。公園內包含了06、08、12三個據點,06據點的地下坑道、在12據點建立的主題館和以陳列、展示武器為主08據點,均可感受身在戰地的特殊氛圍。此公園運用馬祖的戰地景觀及歷史背景,除能深刻體會馬祖在歷史上的特殊地位,也是親身體驗並感受當年戰地風光的最佳地點。

東犬燈塔

又名東莒燈塔,位於莒光鄉的東莒島上,建於西元1872年。燈塔為石造的洋式燈塔,為臺灣地區現存的燈塔中,首座以花崗石建造的燈塔。

元宵擺暝

為馬祖元宵節的主要活動之一,「擺暝」原是福州話,有「供品擺排整夜,祭祀以求庇佑」的意思。指元宵節期間,各村排定祭神日,在夜晚陳設供品酬神的儀式,源自早期福州一帶的農村。擺暝是為驅逐邪惡、保佑鄉里,同時也是藉由此活動,達到村里之間互相交流的目的。目前擺暝不僅是馬祖的元宵特色活動,同時也是一年中最盛大的民俗活動。

繼光餅

其名源自明朝武將戚繼光,在當時為確保行軍迅速、防止炊煙被倭寇察覺,而將乾糧做成餅狀,以繩串起掛於胸前,以利攜帶及食用。馬祖繼光餅,有著相當道地的北方風味,是僅存以傳統貼爐窯烤製成。近年為推廣少油、健康,改為以烤箱烘烤,中間夾上蚵仔與蛋,俗稱「馬祖漢堡」。

魚麵

早期馬祖漁獲量雖然豐富,但保存條件並不好,於是居民便將多出的魚加工製成魚麵。魚麵是一種把魚肉攪碎與太白粉混合,加工製成的麵食,為馬祖當地擁有獨特風味的特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