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警察打通隧道,現場爆發衝突

儲百亮, KEITH BRADSHER 2014年10月15日

周三凌晨,數百名警察為了驅散阻塞在一條道路上的示威者,動用了胡椒噴霧,並逮捕45人。

香港——周三凌晨,為了驅散在夜間阻斷一條道路的示威者,數百名警察動用了胡椒噴霧。這條毗鄰港灣的道路上當時聚集了數百名示威者。這是香港支持民主的抗議活動剛開始時發生衝突以來,雙方爆發的最激烈對抗。

這場混戰似乎持續了不到半個小時,黎明將至時,雙方陷入了氣氛緊張的僵持。不過,這次鎮壓行動令這個亞洲金融中心的緊張局勢進一步升級,與此同時,當局對堵塞交通兩個多星期的抗議活動也越來越缺乏耐心。

就在警方採取快速行動,疏通香港領導人辦公樓附近的道路之前的幾個小時,中國政府似乎加大了對港府採取行動的壓力。官方通訊社中國新聞社發表的一些表態中,政府對抗議者發出了迄今為止最嚴厲的譴責,稱他們的陰謀是挑戰中央對香港的管治權。

據中新社報道,中央政府駐香港特別行政區聯絡辦公室主任張曉明稱,這場運動「挑戰」了中央政府,並且採取了「激進的街頭抗爭方式」。

據報道,張曉明說,「避免使香港全體居民付出更大代價的最好辦法就是儘快結束『佔中』。」

在周三的這場衝突之前,警方和抗議者就對香港道路展開了針鋒相對的爭奪,當局移除了一些路障,但沒有涉及主要的抗議營地。

周二早上,警方趕走了主幹道金鐘道上的示威者,利用鏈鋸拆除了用竹子和膠合板搭建的路障。幾個小時後,抗議者佔據了毗鄰港灣的龍和道上的一條隧道,兌現了如果政府奪回道路,他們就將佔據新道路的承諾。

這次最新的衝突開始於周三凌晨3點左右。在衝突中,警方打通了隧道,重開了道路,把抗議者趕到了隧道之上添馬公園的一個角落裡。一些抗議者被警方強行按倒在地。現場的一名高級警官接受了短暫採訪,稱警方逮捕了大約30到35人,但他強調,這不是正式的統計。警方和政府一直避免逮捕過多示威者,似乎是害怕讓更多的公眾把示威者當成民主的象徵。

令僵持局面更加不穩定的是,這座公園距離親民主示威的主要地點,維多利亞港南岸的金鐘,步行只需要幾分鐘。在局面較為平靜的時候,人們經常會到添馬公園,欣賞港灣的風景。

一些學生稱,警方毆打了一些示威者。

「我們任何人都沒有使用任何武力,而他們卻沖向我們;我們跑掉了,他們卻繼續追上來打我們,」31歲的藝術工作者喬治·黃(George Wong)說。不過,由於衝突發生在幾個難以抵達的區域,無法證實這些說法。

這是警方和抗議者自從9月底以來最嚴重的衝突。9月底,警方曾試圖用催淚瓦斯驅散龐大的示威群體,引發了公眾的普遍憤怒。

周三黎明來臨時,幾百名抗議者在添馬公園的角落裡靜靜坐着,面對着約100名警察的包圍。

抗議者的情緒平靜而頹唐,警方似乎也沒有準備開展新衝擊的跡象。「他們人太多了,」18歲的理髮店員工奧斯卡·董(Oscar Tung)說。他坐在地上,脖子上同時掛着一個潛水面罩和一個醫用口罩,這是為了防備再遇到胡椒噴霧或催淚瓦斯的襲擊。「我們只能在外面等着,看警察會怎麼做。」

前來支援抗議者的學生和白領,希望用臨時路障阻擋警方的行動。他們拿走了警方的路障,將其扎在一起,並把垃圾桶和路牌堆在上面,做成了臨時路障。在警方的鎮壓行動之前,他們擺出勝利的姿勢拍了照片,並發出不屑的呼喊和嘲笑,與此同時,警方則用擴音器警告他們,不要在其佔據的地方設置路障。

當天早些時候,警方首席發言人許鎮德(Hui Chun-tak)說,官方會繼續縮小抗議者控制的區域。他表示,警方打算在維多利亞港北岸繁忙的旺角社區移除路障。民眾在這裡佔據街道喧鬧地進行抗議,期間偶爾出現過暴力事件。

「旺角是個高風險區域,警察已經做好了採取行動的準備,」他說。許鎮德表示,與其他地方一樣,行動的目標將是移除阻礙交通的路障,而不是清理街頭的抗議者,除非抗議者抵抗。他沒有說明在旺角採取行動的具體時間,儘管記者一再追問。

旺角的彌敦道往常是一個忙碌的購物區,但是現在,這裡的交通已經被抗議者阻斷。周二夜間,這裡在舉行忙亂的抗議集會。數百名警察站在這個區域周圍或者附近的街道上圍觀,但沒有跡象表明他們即將採取行動拆除路障。

警方較早前移除了一些被抗議者當做路障的金屬桿,但抗議者很快就用木板取而代之。

人群中有幾個人說,旺角的抗議者很可能會激烈地抵抗警方的衝擊。與金鐘相比,這裡聚集了更多工人和老練的政治活動人士。其中一幅海報上寫道,「政府未讓步,我們不開路。」

旺角的社會工作者維琪·古(Vicky Koo)說,「這裡既沒有工會也沒有組織,學生也比較少。如果警察進來,衝突就會更難控制。」

雖然金鐘的許多抗議者都表示,他們將對進一步的衝擊進行抵抗,但如果警方再次以出其不意的方式,用強大的警力衝擊,堅決的抵抗可能就會瓦解。

「我們需要更多人站出來,發揮他們的力量,但這很難,因為每個人都需要工作,」26歲的社會工作者凱文·施(Kevin Sze)坐在路障旁邊的一把摺椅上說。金鐘周邊仍有路障。他沒有穩定工作,所以白天也能待在抗議地點。他還說,「沒人希望自己被捕。」

在金鐘的主要抗議營地,有帳篷、供應站,在政府辦公樓旁還有表達抗議的藝術品。警方奪回隧道之前,有些抗議者周二在這裡表示,他們擔心警方會繼續侵蝕這個營地。但許多人表示,如果警方繼續靠近,他們將留下來抵抗。

支持抗議的主要組織香港專上學生聯會(Hong Kong Federation of Students)秘書長周永康(Alex Chow)在採訪中說,鑒於抗議者不再需要守衛金鐘道,他感到「有些放鬆」。他說,這次撤退可以幫抗議者鞏固他們在其他地方的力量,也可以緩和居民對路障造成的不便產生的怨言。

「佔領金鐘道起初就不是個完全理想的策略,」他說。「我們引起的不便使我們失去了一些支持者,而且事實上,我們沒有足夠的人來守護。」

這次抗議使香港社會產生了分化,一邊是對要求民主選舉的抗議者持支持態度的人群,一邊是認為抗議活動擾亂了香港正常秩序的反對者。有些香港政治人物也附和中國官方媒體的指責,稱抗議活動受到了西方的鼓動,目的在於挑戰中國政府對這個前英國殖民地的控制。

1997年,中國政府收回對香港的主權。北京方面曾向香港居民承諾,從2017年開始,他們將有權選舉香港領導人,即行政長官。

但是,主張民主的人士表示,中國立法機構8月底制定的選舉規則,會把這種選舉變成走過場。根據那些規定,候選人必須首先得到一個提名委員會至少半數的支持。該委員會主要由忠於北京的團體和政治人物組成。

周二,支持中國政府治港政策的香港立法會議員葉劉淑儀(Regina Ip)告訴記者,抗議者損害了香港的穩定形象。她說,「我們正在目睹法律和秩序的瓦解。」

但是,支持靜坐抗議的民主派政黨公民黨(Civic Party)主席余若薇(Audrey Eu)在採訪中表示,抗議運動需要有公眾的持續支持,也需要做好準備,開展與美國的民權運動相似的長期鬥爭。

「我一直在參加那些流動民主課堂,我也一直在向他們講羅莎·帕克斯(Rosa Parks)的事迹,」她說。「我經常問他們,你覺得蒙哥馬利的巴士抵制運動持續了多久?」

「很多人都說要一個月或者三個月,」余若薇說。「我說不對,他們最後才說,『一年!』所以我認為必須準備好,要有耐力。」

儲百亮(Chris Buckley)是《紐約時報》記者。

Alan Wong、傅才德(Michael Forsythe)對本文有報道貢獻。

(據《紐約時報》)

本文发布在 公民报道. 收藏 永久链接.

发表评论

电子邮件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标注

您可以使用这些HTML标签和属性: <a href="" title=""> <abbr title=""> <acronym title=""> <b> <blockquote cite=""> <cite> <code> <del datetime=""> <em> <i> <q cite=""> <strike> <stro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