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医生:“公民圈子”在当下中华的意义

“公民圈子”是个新词,专制时代类似的群体叫做“党”、“派”、“党人”、“朋党”,而在民间则称俗称“山头”、“码头”、“窝子”、“门派”,也有叫“沙龙”(Salon)等舶来名词。

在人类进化初级阶段,人类智慧较低水平,个体生存能力较低年代,为了对抗恶劣自然环境、其他物种及其他种族生存竞争,为了提高个体以及种族的生存机会,同一团体的成员们只有聚在一起,采取同样的谋生手段。这个时代的文明主要是以提倡集体主义而抑制个人主义,它的组织方式必然是以金字塔形的组织结构。

而在人类进化高级阶段,人类智能快速开启,特别是19世纪后,科学快速发展,个体生存已没太多压力,认识世界越来越广阔,知识也越来越多,而同时社会也越来越复杂,组织规模越大,组织层级文化的特征就越明显!传统金字塔型的组织结构已无法正常运转这么复杂的社会,这时以提倡集体主义而抑制个人主义专制体制已越来越阻碍人类社会的发展,同时自由主义越来越得到全社会的共识。在这个时刻,以强调民主、宪政、自由、公正、透明的法治社会(公民社会)取代了传统金字塔型的人治社会;以各种公民圈子组成的有机的、松散的党派代替了传统的“大一统”组织模式的党派!

在公民社会里,最基本的组织方式就是各种公民圈子:它可以是以行业、地区、民族、宗教信仰为目标的圈子(如同城饭醉圈子、死磕法治的律师圈子、基督圈子、南方街头运动圈子),也可以是以某个事件维权为目标的圈子(茂名圈子、建三江维权圈子、教育平等维权圈子、拆迁维权圈子),也可以是某公益、某兴趣爱好为目标的圈子(如环保圈子、爬山圈子)。公民圈子可随时因某个目标而设立,也可随着目标的完成而结束。一个公民可以同时加入无数个公民圈子,也可随时退出某个公民圈子。大的公民圈子中也可包含有多个小公民圈子,而各种公民圈子中也可互相交集,一圈套一圈。这种公民圈子的方式可很好的集结了那些在极权下被沙化的民众,从而把那些犬儒化的民众拉到政治反抗中来,让公民社会的力量一步步强大起来!

越是公民社会程度高的国家,民众的公民意识越强烈,参与政治的民众比例越高;公民圈子的品种、数量越多、水平越高;党派意识差别越小,整个社会共识程度越高,整个社会运转越平稳!而越是专制的社会,民众越愚昧,公民意识越淡薄,参与政治的民众比例越小,民众犬儒化越明显,民众间沙化明显;公民圈子品种、数量也少,水平低;党派意识强,整个社会共识程度低,社会动荡不安!

在当下处于后极权的中国,我们所提的“建设性反对派”其实就是由各种公民圈子如网络那样慢慢集结成的、有机的、松散的网格化组织!和专制社会的“大一统”金字塔组织模式完全不一样!极权之下,没有公民圈子,就没有“建设性反对派”;公民圈子数量品种越多、越成熟,“建设性反对派”这种网格化组织就越强大,反极权的力量就越大,那中华走向公民社会之路就越近!

因此当下中华,我们最需要去做的事就是去建立和参加各种公民圈子,去建设“建设性反对派”这种网格化组织!

本文发布在 公民阅读. 收藏 永久链接.

发表评论

电子邮件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标注

您可以使用这些HTML标签和属性: <a href="" title=""> <abbr title=""> <acronym title=""> <b> <blockquote cite=""> <cite> <code> <del datetime=""> <em> <i> <q cite=""> <strike> <strong>